close
本文為2011暑期印尼實習報告節錄,由本人整理資料而成,可能有錯誤或不足之處,請不吝指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國際合作項目 

 

 
 2001 ~ 2005年各國政府及國際組織對印尼援助金額。

1.       日本開發援助機構(Japan Offic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 ODA 
  日本是印尼最大的援助國,2006年總援助金額達29.5億美元。日本對印尼的援助始於1954年,提供了地區工業、交通、通訊、農業和醫療保健等方面的援助,1997年亞洲經濟危機實亦提供專案貸款、信貸結構調整、政策支持等,外海大地震及海嘯後亦援助640萬美元協助印尼度過危機。 

  印尼約18%人口從事農業相關工作,且規模普遍較小,此外印尼約2/3貧困家庭從事農業,故改善農業發展將有助於減少貧困。1984年印尼實現了稻米自足的目標,1997年後經濟快速成長,印尼開始發展其他作物,1998年受到亞洲經濟危機的影響,農藥及化肥價格大幅上漲,加上天然災害的發生,造成水稻生產量下降,故近年水稻生產議題再度成為印尼農業政策的重點項目。日本提供印尼許多不同領域的農業援助,如農業基礎設施、作物生產技術、農業政策建議等。由於印尼具有明顯的乾濕季,維持全年供水方能獲得良好產量,故農業灌溉基礎設施的發展對於提升稻米產量有著非常大的貢獻。日本經由貸款方式協助印尼發展灌溉設施,至2007年已實施49個灌溉項目,總額達2916億日元,創造約37萬公頃的灌溉農田。灌溉援助項目始於1970年東爪哇Brantas三角洲水利綜合整治工程(Brantas Delta Irrigation Rehabilitation Project)及1973Lampung Way Jepara地區灌溉計畫(Way Jepara Irrigation Project in Lampung Province)。到了1980年代,灌溉計畫擴展至其他島嶼,如1987Riam Kanan灌溉計畫(Riam Kanan Irrigation Project)、1985年南加里曼丹省的Langkeme灌溉計畫(Langkeme Irrigation Project in South Sulawesi Province)、1989年東西努沙登加拉省灌溉計畫(Small Scale Irrigation Management Project)等。其他如現有水利設施重建及強化工程(Water Resources Existing Facilities Rehabilitation and Capacity Improvement Project),集中於爪哇和蘇門答臘島,提供日元貸款協助重建及擴大現有灌溉設備;印尼東部分散式灌溉系統改造工程(Decentralized Irrigation System Improvement Project in Eastern Region of Indonesia),重建、擴大、更新蘇拉威西島、東西努沙登加拉省及其他地區的灌溉設施。分散式灌溉系統(Decentralized Irrigation System)提升用水效率,並引進節水型水稻。組織用水者協會以維護和管理水利設施。SRI使用較少量的種子採用節水灌溉(間歇灌溉)方式栽培,可提高84%產量,用水量減少40%。近年ODA對印尼的農業援助包括貸款修復灌溉系統,如2007年「Small Scale Irrigation Management Project」、「Participatory Irrigation Rehabilitation and Improvement Management Project」;贈款援助如20072009年重建亞齊省班達爾巴魯衝突區的灌溉系統;人才培訓如2004~2007年農場管理培訓計畫、2008~2010農業推廣人員培訓。 

2003~2005年日本對印尼援助項目
 


2.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International Fund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FAD 
  自1980年以來,IFAD在印尼的將農業貸款擴展至14個計畫,總額達3.8億美元,其中11個計畫已經完成,3個正在進行中。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支持印尼政府之中長期減貧計畫,並將援助重點放在小規模農業上,以提升小農競爭力、促進鄉村經濟成長、解決農村貧困、提高貧困地區人民糧食安全和收入為目標。 

  2008IFAD發佈新的國家機會策略方案(Country Strategic Opportunities Programme, COSOP),目標為在2009~2013為期五年間增加農村貧窮人口的生產性資產、以適當的技術及服務促進農業與非農業生產力、強化基礎建設、建立進出口及金融服務管道、輔導農民參與地方政府政策發展。IFAD以高度貧困地區為發展重點,計畫對象為缺乏土地及生產性資產、缺乏非農就業機會、糧食安全堪慮、居住於乾旱/高地/沿海/其他邊緣地區、少數民族等。 

  COSOP計畫說明如下表: 



國家策略同盟 
COSOP主要成果 
目標 
國家發展長期計畫 (2005-2025)
國家中期發展計畫 (MTDP 2004-2009)
印尼農業發展計畫(2005-2009)
千禧年發展計畫 
策略目標 
COSOP成果評估 
里程碑 
議程 
‧農村貧窮人口由199014.3%下降至2015年的7.2%

‧五歲以下體重不足兒童數量由1992年的36%減少至2015年的18%

‧提升農業生產量及生產力,2004~2009年農業年增長3.52%(中期發展計畫MTDP 

‧提升資訊及市場可得性 

‧優質水資源供應量由199038.2%提升至201570%;衛生設施由1990年的20%提升至2015年的65% 
目標一:提高生產性資產的可得性,提供小農、少數民族及其他邊緣族群技術及生產援助服務。 

接受IFAD援助地區: 
2013年體重不足的兒童比例低於20%
40%小農之作物和畜產產量提升25% 
‧公私部門服務滿意度70% 
80%農民接受過推薦技術培訓,其中包括30%婦女。 
‧目標群體中,10%家庭取得可長期居住的安全土地。 
‧至少產生3900個自給或利益團體,且三年後仍有80%持續運作。 
‧至少43.2萬人參與培訓,其中50%為女性學員。 
‧在目標社區訓練800位臨時代理人。 
‧女性推廣人員數量增加10% 
‧正在進行IFIs與聯合國機構之協商。 
‧國家政策方向集中於包容性增長和扶貧的資源分配。 
‧政府支持:(一)社區自然資源管理及生活多樣化,以抵禦外部氣候變遷及全球市場的衝擊;(二)降低風險;(三)生產者參與價值鏈發展;(四)改善農村投資環境。 
目標二:提升小農、少數民族及其他邊緣族群對基礎設施、進出口市場及金融服務的使用狀況。 
接受IFAD援助地區: 
‧至2013年止,60%農村人口獲得安全飲水,55%環境衛生條件獲得改善。 
50%目標群體可獲得市場營銷資訊。 
‧目標群體採後損失減少25% 
35%目標群體的家庭可持續獲得小額貸款及正規銀行服務。 
‧小農的農業生產營銷提高70% 
‧目標群體家庭資產增加70% 
‧目標群體家庭增加20%就業機會。 
‧至少500小型農村基礎建設運作正常且狀況良好。 

‧改善50%目標族群之產業道路。 

‧至少3.4萬人參支持非農業及農 
業外的微型企業。 

‧至少50%微型企業於創業三年後開始創造利潤。 
‧維持夥伴關係以確保土地、基礎設施投資(如灌溉及道路)。 

‧評估及追蹤貧困人口變化,以作為政策參考。 
‧以GDIGEM作為指標,縮小男女成果發展的差距。 
‧以扶貧、社會包容及性別觀點為原則,促進公平區域發展及農村經濟成長。 
‧減少受暴力侵害的婦女兒童。 
‧將性別觀點納入所有活動。 
目標三:參與當地扶貧、性別相關政策之議定過程,提高農村貧困人口能力,尤其是少數民族及邊緣族群。 
‧支持有利貧窮人口經濟成長及提高資源可得性的政策,亦包括婦女及少數民族。 
100%改善目標村落的服務。 
100%改善目標婦女團體的福利與減少工作量。 
‧至少15%團體領導人為女性。 
HDIGDI之間縮短30%差距。 
75%目標農村準備投資計畫。 

‧分析監測所有計畫中性別培訓的影響。 

‧調整政策方向及範圍。 

‧維持政府及發展機構間公開對話的通路。 

‧根據經驗及分析改進服務系統以支持經濟成長。 

‧促使中央及地方政府制定有利農村貧困人口的政策。 

3.       美國國際開發總署(US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USAID-農業援助計畫(AMARTA 2006~2011

3-1.計畫概述
  美國國際開發署及其前身自1950年起即針對糧食、基礎建設、醫療、人才培育等對印尼提供援助。1970~1980年代,印尼經濟大幅成長,與美國國際開發署推動的糧食自給自足及生育控制有著密切關係。
  2010USAID推出為期四年半的農業援助計畫---AMARTA,自20069月至20114月,投入1960萬美元資金,協助印尼政府建立強大的農業系統,以促進就業、經濟成長、繁榮。AMARTA採用了價值鏈策略,從產品構思到最終用途皆納在計畫範圍之內,在棉蘭、望加錫、登巴薩、蒂米卡、Lembang和雅加達等地設立地方辦事處,聘請印尼及國外農企業專家進行評估,解決重大障礙,輔導具有潛力的企業和農場提高生產力及附加價值,其項目包括可可、咖啡、高價值園藝作物如蔬果等。AMARTA將與農企業(公司和農場)、商業服務供應商、學校、科研院所、貿易或生產者協會、行業領導者、農民及其他行業合作以提高效率,並有140萬美金贈款方案支持計畫之市場營銷、品質管理、培訓、宣傳、業務計畫執行、技術改進等。AMARTA對價值鏈的整頓反映出印尼政府向農協、商業服務者、政府機構、農企業改革的決心,此一計畫將延伸至國家和地方會議、培訓計畫及媒體宣傳。AMARTA計畫涵蓋許多與價值鏈相關的議題,如: 

‧            輔導農業綜合服務供應商提供小農及小企業更好的援助,以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 
‧            透過合作的國家、國際貿易組織和農企業建立區域市場聯繫。 
‧            提供社區婦女穩定及具有生產性的工作。 
‧            改善微型、中小型企業取得正式金融服務管道。 

3-2.計畫例舉
  計畫重點區域包括爪哇、巴厘、北蘇門答臘、弗洛雷斯、東努沙登加拉(NTT)、努沙登加拉BARATNTB)、南蘇門答臘、加里曼丹、蘇拉威西和巴布亞,由美國國際開發署及印尼政府承包,視情況開展至其他省份。各地區價值鏈的整頓計畫例舉如下: 

(1)    棉蘭地區
‧提高香蕉生產力 - Talun Kenas - 德利沙登,北蘇門答臘
‧提升柑橘生產力及採後處理技術 - 拉士打宜,蘇門答臘
‧改進蔬菜生產和銷售 - 拉士打宜,蘇門答臘
‧有害生物綜合管理培訓 - 拉士打宜,蘇門答臘
‧提高切花生產- 棉蘭市、拉士打宜
‧提高Gayo山咖啡生產力、品質和銷量 - 亞齊
‧培訓阿拉比卡咖啡品質改良與改進 - 亞齊
‧蘇門答臘天然橡膠 - 邦加島 
(2)    巴厘島地區
Big Tree Farms發酵可可生產- 巴厘島
‧咖啡生產和營銷改進 - 弗洛雷斯
‧生物燃料生產試驗計畫 - NTT Flores Ruteng‧高價值園藝和市場營銷計劃 - 巴厘島 
(3)    巴布亞地區
Moanemani咖啡開發和市場營銷活動 - 喀木谷
‧瓦梅納咖啡開發和營銷活動 - 巴列姆谷
Agimuga水稻及豬隻開發和營銷活動 

4.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FAO-國家糧食安全計畫(National Programme for Food Security, NPFS 2006~2015

4-1.計畫簡介
  國家糧食安全計畫是一消除國家飢餓人口的計畫,糧農組織輔導國家政府如何消除糧食問題,由國家提供運作資金,特定地區的糧食安全計畫則由外部資金專款下放,各國提出方案各自不同,但皆需做出有力的國家承諾,扶持政策和法規,並有民間團體的充分參與。欲達成消除國家飢餓人口的目標,FAO透過政府將計畫從村莊開始逐步推展至全國,使人民能獲得穩定的食物來源、正常的市場機能、所有家庭都能生產糧食及收入現金,以支付基本生活需求。為此印尼國家糧食安全委員會(National Food Security Council)與FAO透過技術合作共同制訂2006~2015年之印尼國家糧食安全計畫,此計劃分為五個部份: 
(1)    建立糧食危機優先區,強化該區社會-經濟能力,提升糧食安全
  2005年考量各地區糧食危機潛在因素,劃分出100個糧食危機優先區(Food Insecurity Mapping, FIA)(目前由於行政區劃分變動已發展至141區)及51個五歲以下營養不良兒童多於30%的區域,這些區域涵蓋印尼26%的貧困人口(約10億人)。以上述地區為單位,施行綜合性社區為基礎的糧食安全計畫,強化弱勢團體的家庭糧食安全,可有效提升當地糧食安全線與千禧年發展目標。 
(2)    動員當地政府,擬定糧食安全相關政策
  本部份重點為制定良好的地方法規以因應糧食危機問題,在全國各省、區、城市建立監測點以規劃協調糧食安全政策。 
(3)    協調各部門監測系統
  協調各方計畫參與者,建立部份標準化程序來蒐集地方數據及資訊,結合現有或關閉的農業、衛生、貿易、統計等部門,將有助於地區/城市重新建立成本效益評估,並提供透明化的食品安全信息,幫助糧食危機地區的政府及公私營部門、民間團體(如商人、投資者)了解當地社區及家庭狀況。 
(4)    建立地方性的糧食安全團隊
  根據前1~3項訓練專案小組,並針對全國政府、非政府組織、學校、私人部門如反飢餓聯盟(National Alliance Against Hunger, NAAH)進行糧食安全合作宣傳,期在各地建立專業團隊,研究糧食安全議題及策略。
(5)    未來糧食安全研究
  2050年印尼人口預計將會增加到3.12億,糧食需求提升一倍以上,國家糧食安全計畫第五部份將深入了解及計畫201520302050年的趨勢,以確保糧食安全的投資方向無虞。研究預期產出之可行性以應用於國家、省、地區/城市政府長期規畫,在穩定持續發展的基礎上制定農業政策,確保充足的農業生產和資源永續。

4-2. 國家糧食安全計畫第一階段執行內容
  國家糧食安全計畫第一階段自2006年起至2009年止,第二階段自年起至2010~2015年止,目前第一階段計畫已完成,其計畫內容如下表:


國家糧食安全計畫第一階段內容(2006~2009
計畫組成
目標
2006計畫起始年
2007
2008/2009
1部份

以社區為基礎強化社會-經濟能力
1. 針對糧食危機標幟(Food Insecurity Mapping, FIA)區及非FIA但五歲以下兒童營養不良比例高的地區施行計畫。
於第一階段FIA優先地區(5個省中15個試點)預備培訓材料及食品安全計畫流程。

研究並編整造成兒童營養不良之背景及因素。
於第二階段FIA優先地區繼續培訓工作,並準備地方糧食安全建議書。

開始第一回合監測。
FIA優先地區進入第三、五階段,繼續培訓工作和地方糧食安全建議書的準備。

第一、二、三、四回合監測。
2. 都市糧食安全。
預備都市糧食安全計畫。
預備培訓材料及流程。

制定都市糧食安全程序。
培訓及流程撰寫。

監測進度。
3. Hot spots Rapid
Response
開發早期預警系統,制定相應政策。
完成早期預警系統,政策啟用。
制度化。
2部份

動員當地政府,開展食品安全職責和程序
33省和436/城市的官員、非政府組織、私營部門。
於第一階段FIA優先地區之各省舉辦研討會。
於第二階段FIA優先地區之各省舉辦研討會。並進行後續監測。
於第三、五階段FIA優先地區之各省舉辦研討會。並進行後續監測。
3部份

協調各部門監測系統
33省和436/城市。
開始整合各機構資料系統。
開辦各省、區、市培訓計畫。啟用系統。
持續培訓及運作。
4部份

建立地方性的國家糧食安全團隊
全國。
編寫訓練教材。

協助FIA優先地區的培訓計畫(第一部份),協助研討會開辦(第二部份)。

建立監測系統。
糧食安全計畫撰寫。
協助FIA優先地區的培訓計畫(第一部份),協助研討會開辦(第二部份)。

監測系統運作中。

糧食安全計畫開始運作。
協助FIA優先地區的培訓計畫(第一部份),協助研討會開辦(第二部份)。

監測系統運作中。

糧食安全計畫運作中。
5部份

未來糧食安全研究
全國。
定義到2050年之前的糧食安全。
締結未來糧食安全研究契約。
研究尾聲。

5.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FAO-國家中期重點框架(National Medium Term Priority Framework, NMTPF) 2010~2014

5-1.計畫簡介
  近代印尼及其他國家皆面臨著空前的開發挑戰,全球經濟危機造成日用品、礦產、能源等產品之市場價格不穩定;氣候變遷亦影響農業、水資源、海洋產業等相關產業。面對全球化及氣候變遷的挑戰,印尼需開發嶄新的思維,以前瞻性的策略改善國內困境,而農業對於穩定國內發展,減少飢餓及貧窮人口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故印尼國家建設規劃院(National Development Planning Agency, BAPPENAS)擬定2010~2014年印尼國家發展中程計畫(National Mid-Term Development Plan, NMTDP)。此計畫由印尼農業[1]相關部門如農業部(Ministries of Agriculture, MOA)、林業部(Ministries of Forestry, MOF, 海事漁業署(Marine Affairs & Fisheries, MMAF)等機構擬訂重點策略計畫(Strategic Plans)整合成中期重點框架(National Medium Term Priority Framework, NMTPF),作為NMTDP之核心架構。NMTPF針對農業發展擬定一系列的政策,復興及支持農業相關計畫及企劃,並整合歸納出策略優先地區,引導國際組織進行農業方面的支援,此外亦尋求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FAO)的協助。1本文「農業」部份為農業、林業、漁業之泛稱。

5-2.計畫架構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在世界各國協助過類似的計畫,有助於輔導印尼國家發展中程計畫之運作,且可擔任中間人,引導印尼政府與其他聯合國體系的國際援助組織接軌。印尼政府並不宥於與聯合國體系合作,亦期待以中期重點框架為主軸整合各方資源,包括私人部門、非政府組織、民間團體合作等各方有力的國際組織及經濟體系。中期重點框架(NMTPF)之架構如下:

(1)    NMTPF以農業為主軸,在印尼國家建設規劃院的領導下整合農業部、林業部、海事漁業署等部門,亦尋求非政府組織、民間組織、私人部門之協助。
(2)    規畫10個農業重點領域(Major Agricultural Thrust Areas, MATAs),由國民建設規劃署(Bappenas)組織專業團隊,並與他國組織進行技術合作。10個重點領域分別為糧食作物(Food Crops, FC)、經濟作物(Cash Crops, CC(i.e., Horticulture and Estate Crops) 、家畜(Livestock, LS)、漁業(Fisheries, FI)、林業(Forestry, FO)、農企業(Agri-Business, AB)、農業貿易(Agri. Trade, TR)、食品安全(Food Security, FS)、農村管理與服務(Governance & Rural Institutional Services, GR)、災難與緊急管理(Disaster & Emergency Management, DE)。
(3)    重點領域之計畫執行以印尼發展策略與目的、特定農業發展目標及策略、其他由聯合國或者國際組織提出,具有實質效益的計畫為主。
(4)    重點領域的選擇以受益者的需求、解決問題導向為原則。計畫參與者透過資訊分享及商議,並考量計畫之前瞻性、整體性、創新與維持基本精神,以擬定NMTPF的方向。
(5)    重點領域之間應具備靈活的交流機能,方能統合各領域的需求,彌補不足。在NMTPF的規畫之下,10個農業重點區域透過組織化、類別化、套裝化的方式整合,亦歸入農業發展策略(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Strategy, ADS)的一部份,以達成千禧發展目標(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MDGs)之減少貧困、增加經濟成長、提升生活品質等目標。
(6)    NMTPF是一個「活文件」,在2010~2014年間依照需求隨時可被更新、改良、修訂。

5-3. 重點領域說明:糧食作物
  糧食作物,尤其玉米、稻米、大豆在印尼面臨幾大問題和挑戰。包括土地和水資源減少及品質不佳,只有不到一半耕地(800萬公頃)可進行灌溉;其他如病蟲害防治、技術取得、如何提升有效成本、提高農業生產力等問題仍需克服。在全球氣候變遷的環境下,如何以環保的方式生產糧食作物,為當前重要的策略目標。具體而言,應提升重點糧食作物的生產知識,適地適種、發展有機栽培、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糧食作物發展的主要策略之一,為以社區為單位發展農業,地方機構參與並推廣有好環境的栽培方法。其二為提升採後、儲存、加工、運銷技術,由公私營部門開發收穫加工等技術,安排培訓計畫,以有效提升作物產量。另外,發展農業策略及計畫需要一完整的數據統計分析作為參考,故數位化人才的培訓及相關機構的設立刻不容緩。

  綜合以上情況,農業策略重點領域中糧食作物部分應以以下目標為原則:
(1)    透過集約化栽培增加糧食作物產量,以發展環境友好的綠色技術為主。
(2)    改善採後處理、儲存、加工、運銷技術。
(3)    優化農村基礎建設,尤重灌溉系統維護,以提高農業生產率。
(4)    強化農業數據統計分析,提升糧食作物改進計畫品質。

5-4. 重點領域說明:經濟作物
  印尼的蔬菜和水果生產,每年約增加6%,但是產品品質及加工技術仍有待加強,蔬果消費水平亦遠低於國家飲食標準(national dietary standards)及農糧組織(FAO)之建議。印尼當地蔬果產品面臨國外進口產品高品質、多樣化、平價的挑戰,尤其在中高收入戶及賣場中競爭力相對低落,因此經濟作物之發展重點為提高產品競爭力。根據優良農業/處理規範(GAPGHP)輔導農民,使其可透過認證程序保證商品品質、提升採後技術、改進加工技術等方式提升品質。透過創業培訓,複製私營部門的成功經驗,傳授農民創新的商業模式、提升宣傳能力,創造出小規模園藝企業、園藝工業。開發營養健康的園藝食品可以增加產品的多樣性,透過廣告文宣、促銷活動等方式促使消費者購買,更進一步可與私營的食品供應商、加工業者、當地超市、餐廳、營養健康相關組織合作,創造新的通路。提供微額金融和營銷服務,協助地方小農發展油棕,椰子,橡膠,甘蔗,煙草、丁香,可可,咖啡等經濟作物,透過公私營部門合作,輔導農民進行交易、貿易、加工增值、企業化等部份,增加小農的營利能力。

  綜合以上情況,農業策略重點領域中經濟作物部分應以以下目標為原則:
(1)    提升經濟作物品質、減少採後損失,以發展園藝競爭力。
(2)    改進加工技術,提供銷售和創業培訓,使園藝生產者收益最大化。
(3)    透過公眾宣傳及市場推廣,鼓勵人民消費營養健康的園藝產品。
(4)    分析、評估、發展新的利基市場及產品,提高高價值經濟作物的需求。

5-5. 重點領域說明:農企業發展計畫
  農業復興政策與方針三大要點之一即為農企業發展計畫(Agri-Business Development Program),其目的為促進本土及國際市場高附加價值及高競爭力農產品的發展,此一計畫也有望增加農業相關部門的經濟產值、提升就業率、外匯、國民生產毛額。農企業發展計畫以政策協助農企業及農產品加工業提升價值,鼓勵小規模生產商與私營部門如社區農企業中心(Community Centers for Agri-Business)、核心不動產業者(Nuclear Estate Enterprise, PIR)、農企業培育中心(Center for Agri-Business Incubator, PIA)合作,使缺乏資源及發展能力的小農能在當地政府機構及社區組織的協助下籌措資金,朝企業化、綠色農業的方向發展。為了因應農產品市場價格和國際貿易協定及法規的快速變遷,成功的農企業計畫,尤其外銷農產品,應提升工作人員和機構能力,以資料庫蒐集全球農業及食品相關情報,即時發現具高度競爭力及利基的市場和產品,訂定適當的策略。農企業經營中,鼓勵小農提升加工農產品/食品價值是增加其收益最主要的策略,尤以採後操作的部份為重點,如提升商品價值的加工技術、商品包裝、分發銷售等。事前亦應確保產品品質符合相關農業檢驗規範,如優良處理規範(Good Handling Practices, GHP)、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防疫檢疫(Sanitary & Phyto-Sanitary, SPS)、危害分析管理要點(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 HACCP)。印尼近年來農業相關科系的畢業生數量大幅下滑,亟需專業的主管、科學家、研究人員、教育者協助培育新血,未來有必要重新定位農業教育的方向,以糧食為基礎,加入農企業、食品技術、食品工業等概念。

  綜合以上情況,農業策略重點領域中農企業發展計畫部分應以以下目標為原則:
(1)    鼓勵小規模生產者與農企業或農產品加工業等私營部門建立夥伴關係,期使產品增值,提升競爭力。
(2)    根據國內外市場需求和價格趨勢,創造多元化的產品。
(3)    改進小規模生產者採後處理程序及農產品加工技術,提高生產力及營利能力,達到更好的商業實踐。
(4)    將農企業概念融入學校教育,有助於印尼與國際經濟接軌。

5-6. 重點領域說明:農業貿易
  如今全球市場競爭激烈,自由貿易協定種類繁多,印尼積極參與各種國際論壇和雙/多邊農產品貿易協定,以保障國家經濟利益。改進市場情報資料庫和分析系統及貿易競爭力研究,以選定外銷商品、提供更好的政策及談判方向、確定利基市場。2002~2006年趨勢顯示印尼農業用品在國際市場交易量有提升的情況,此一結果主要歸功於經濟作物和漁業,而糧食作物、園藝產業、畜牧尚待加強。開發和生產具有競爭力的利基農漁產品,需要考量各種國際食品安全標準,為此當務之急是提升員工能力及改良制度,尤以前文提及高附加價值的加工農產品及出口導向的食品工業最為需要進行改良。

  綜合以上情況,農業策略重點領域中農業貿易部分應以以下目標為原則:
(1)    發展機構情報蒐集及資料分析能力,提升印尼農業競爭力和談判地位,並引導政策方向。
(2)    針對特定市場發展高競爭力、高品質、利基的農漁業產品。

5-7. 重點領域說明:食品安全
  糧食安全政策之一為確保國內稻米生產可供應90%人民需求,以確保國內糧食自足。另外亦鼓勵食品多樣化,以動物產品、蔬果替代稻米用量,促進飲食均衡。糧食安全政策主要提供急難救助,幫助貧窮或受災家庭,內容包括開發早期預警系統,建構社區安全網與政府機構、非政府組織及其他相關組織整合,預防災難事故引發的糧食問題、減少貧窮,並提升食物的分配效率。食品安全策略亦包含提高自然資源的管理和改善採後加工處理措施,提升效率和產量,減少產品損失及浪費,改進食品加工、運輸銷售等技術將有助於糧食供應和多樣性。另一策略為確保加工和銷售過程之衛生管理,確保消費者取得安全的產品。

  綜合以上情況,農業策略重點領域中食品安全部分應以以下目標為原則:
(1)    透過自然資源管理、種子生產技術、採後流程管理等確保國內糧食供應量。
(2)    透過社區參與及與相關組織合作,製造地區性特產,增加食品多樣性。
(3)    確保生產、加工、運輸過程的衛生管理,使消費者獲得營養健康的食品。
(4)    發展社區安全網,強化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夥伴關係。
(5)    結合災害管理與緊急援助方案,以糧食援助的方式減少糧食缺乏的危機。

5-8. 重點領域說明:農村管理與服務
  農業振興主要策略是改善治理方式,提供農民所需的支持體系,並未中小型農企業提供信貸,為此改善金融服務乃當務之急。強化服務可分為五種類型:
(1)    基礎設施如灌溉水管理、農場道路維修、農業裝備/機械、種子化肥等。
(2)    農協、農村農企業經營等組織的支持。
(3)    推廣、培訓與教育,包含知識管理、共享資訊、創新性及最佳化的運作模式、農業/食品技術應用等。
(4)    農業信貸,包括提供小農微額貸款服務,尤以女性農民為主。
(5)    農產品加工增值。

  據報導,2008年印尼47所大學中,農牧業招生量低於50%Kompas Daily200881日),成為未來國內農業生產的隱憂,因此如何透過大學課程檢討與改進、重塑品牌和營銷策略以維持農業的永續性遂成為印尼國內重要的課題。

  綜合以上情況,農業策略重點領域中農村管理與服務部分應以以下目標為原則:
(1)    制定更好的人力資源振興方案。
(2)    加強協調與聯繫農業研究、培訓教育、推廣營銷、人力訓練業務之間的協同關係。
(3)    振興農業推廣與培訓,建立以社區為基礎的知識共享、互聯體系。
(4)    改善農業加工和營銷之基礎設施與設備。
(5)    加強大學農業教育體系和課程,根據市場需求擬定教學策略。
(6)    重新定位、重塑品牌、行銷大學農業相關科系,以需求為導向吸引食品科學、食品科技、工業相關人才。
(7)    促使婦女參與農業,提供適合婦女使用的設備及工具、微額貸款、培訓課程。

6.       台灣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Fund, ICDF

6-1. 合作概述
  台灣與印尼間之農業技術合作始於1976年雙方簽訂農技合作協定,10月底派遣駐泗水農技團赴印尼東爪哇省協助該省執行綜合農業發展計畫。目前執行中的計畫有「印尼農企業經營計畫」、「印尼一鄉一特產(OVOP)計畫」、「印尼鄉村合作儲貸系統計畫」,以下分別介紹:

6-2. 印尼農企業經營計畫(2011~2014
  提供台灣農業發展經驗,以增加印尼農民收益,改善農村生活。計畫目標為:

(1)    深耕具市場潛力農產品項目(有機蔬菜、台灣芭樂以及具有市場潛力的蔬果),導入現代化農業生產技術,提升農園藝作物生產質量,增加印尼農民耕作效益,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2)    組訓產銷班24班,輔導核心農戶800戶蔬果作物生產,協助行銷企劃、倉儲物流,規劃銷售市場管道,落實產銷班共同運銷職能,建立農企業經營產銷體系。
(3)    促進台、印尼農園藝產業及農企業經營領域之相互諮詢、技術經驗及研究之交流。

6-3. 印尼一鄉一特產(OVOP)計畫(2011~2014
  印尼政府自2004年開始執行一鄉一特產(OVOP, One Village One Product)農業發展計畫,然成效不彰;爰於2010年印尼合作社暨中小企業部向我方提出協助峇里省BangliBadung2縣農民發展地方特產,初步選定柑橘為Bangli縣特色作物、蘆筍為Badung縣特色作物。本計畫目標如下:

(1)    OVOP架構下,透過與印方中小企業部密切合作,將峇里省Bangli縣及Badung縣分別發展成柑橘及蘆筍生產專業區,成為印尼發展OVOP計畫之典範。
(2)    導入Bangli縣及Badung縣現代化農業生產技術,提升農園藝作物生產質量,增加峇厘省農民耕作效益,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3)    組訓19班產銷班(13個柑橘產銷班及6個蘆筍產銷班),培訓6名當地幹部,輔導核心農戶240戶(Bangli160戶,Badung80戶)生產蔬果作物,協助行銷企劃、倉儲物流,開拓銷售市場管道,落實產銷班共同運銷職能,建立農企業經營產銷體系。
(4)    促進台、印尼農園藝產業及農企業經營領域之相互諮詢、技術經驗及研究之交流。

7.       印尼農業合作計畫之比較
  上述援助機構之不同援助計畫顯示近年來國際農業援助以糧食安全、消除貧困及自給自足為目標,透過微額貸款、農企業發展、資料數據整合與分析、整體性的產銷系統、人才培訓等方式達成,各國際組織之計畫比較見下表。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IFAD)之國家機會策略方案(COSOP)發展目標以扶貧為主,故計畫著重於小農、少數民族、女性及其他邊緣族群之技術、建設、金融服務;美國國際開發總署(USAID)之農業援助計畫(AMARTA)採用了價值鏈策略,從產品構思到最終用途皆納在計畫範圍之內,以高價值作物之整體營銷為目的,提供生產、採後處理、營銷技術之培訓;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協助印尼政府擬定長期的國家糧食安全計畫(NPFS),此一計畫第一階段(2006~2009年)已完成,主要為訓練專業團隊進駐糧食危機重點區域,建立監測系統蒐集各地資料數據,以評估計畫執行成效,並影響印尼中央及地方政府之政策內容,更進一步透過資料分析評估未來25年之農業發展方向;台灣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ICDF)之印尼農企業經營計畫及印尼一鄉一特產(OVOP)計畫,皆以台灣經驗為基礎,導入現代化的生產技術,組織產銷班,輔導農民學習從生產、倉儲到行銷物流之系統性的產銷流程,並藉由產銷班共同運銷機能開拓市場,建立農企業經營產銷體系。台灣之援助計畫規模較小,不若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國家糧食安全計畫(NPFS)得引導印尼政府農業政策訂定,或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IFAD)國家機會策略方案(COSOP)以減少全印尼貧窮人口,達成千禧年計畫為目標;亦不若美國國際開發總署(USAID)農業援助計畫(AMARTA)之範圍遍及棉蘭、巴厘島、巴布亞、雅加達、望加錫等地區。然而台灣能夠憑藉著傲人的農業技術及台灣經驗,在國際援助的領域佔有一席之地。


印尼農業合作計畫比較表
執行單位
計畫名稱
計畫期程
資金(美元)
計畫內容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IFAD
國家機會策略方案(COSOP
2009~2013

‧     提高生產性資產的可得性,提供小農、少數民族及其他邊緣族群技術及生產援助服務。
‧     提升小農、少數民族及其他邊緣族群對基礎設施、進出口市場及金融服務的使用狀況。
‧     參與當地扶貧、性別相關政策之議定過程,提高農村貧困人口能力,尤其是少數民族及邊緣族群。
美國國際開發總署(USAID
2006~2011
1960
‧     輔導農業綜合服務供應商提供小農及小企業更好的援助,以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
‧     透過合作的國家、國際貿易組織和農企業建立區域市場聯繫。
‧     提供社區婦女穩定及具有生產性的工作。
‧     改善微型、中小型企業取得正式金融服務管道。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
國家糧食安全計畫(NPFS
2006~2015
20
‧     建立糧食危機優先區,強化該區社會-經濟能力
‧     動員當地政府,擬定糧食安全相關政策
‧     協調各部門監測系統
‧     建立地方性的糧食安全團隊
‧     未來糧食安全研究
國家中期重點框架(NMTPF)
2010~2014

‧    
台灣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ICDF
印尼農企業經營計畫
2011~2014
62
2011年)
‧     深耕具市場潛力農產品項目,導入現代化農業生產技術,提升農園藝作物生產質量。
‧     組訓產銷班,輔導核心農戶蔬果作物生產,協助行銷企劃、倉儲物流,規劃銷售市場管道,落實產銷班共同運銷職能,建立農企業經營產銷體系。
印尼一鄉一特產(OVOP)計畫
2011~2014
25
2011年)
‧     與印方中小企業部密切合作,發展印尼OVOP計畫之典範。
‧     導入現代化農業生產技術,提升農園藝作物生產質量。
‧     組訓產銷班,培訓當地幹部,輔導核心農戶生產蔬果作物,協助行銷企劃、倉儲物流,開拓銷售市場管道,落實產銷班共同運銷職能,建立農企業經營產銷體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洗碗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