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2010年05月28日
資料來源:Baskin, C. C., P. Milberg, L. Anderson , J. M. Baskin. 2001. Seed dormancy-breaking and germination requirements of Drosera anglica, an insectivorous species of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Acta oecologica 22:1-8.
為了找打破休眠的資料翻到這篇2001年發表的文獻,內容分析了打破D. anglica種子休眠所需的光、溫條件,應可作為類似需求的毛打破休眠的參考,以下是本人閱讀後做出的簡單整理:
D. anglica 生於北半球,在歐洲、北美、亞洲、夏威夷山區皆可發現其蹤跡。D. anglica的種子需要經過冷積層,並在適當的溫度下才會萌發。根據前人研究,種子必須在潮濕的狀態下處理才有效,乾燥的環境無法打破休眠。多數的毛氈苔種子為光發芽性,無光的狀態下無法萌發,不過有些D. intermedia卻必須在黑暗的環境才會發芽...
本文作者在1997、1998、1999年以D. anglica的種子做了三次打破休眠的實驗,這邊針對1999年的結果,也就是我需要的資料作介紹。
1999年作者於1999年9月3日採集D. anglica種子,乾燥至同年9月20日,然後將種子在光或暗的環境下,以5/1ºC的冷積層處理18週後,移到光或暗的環境,處理溫度分別為15/6ºC、20/10ºC、25/15ºC,然後在第二、四週後調查發芽百分率。以上描述如果聽不太懂的話,可以用下面條列表示:
光照、冷積層處理18週後 → 光照、15/06ºC培養2週
→ 光照、15/06ºC培養4週
→ 光照、20/10ºC培養2週
→ 光照、20/10ºC培養4週
→ 光照、25/15ºC培養2週
→ 光照、25/15ºC培養4週
→ 黑暗、15/06ºC培養4週
→ 黑暗、20/10ºC培養4週
→ 黑暗、25/15ºC培養4週
黑暗、冷積層處理18週後 → 同上
*5/1ºC即日溫5ºC,夜溫1ºC,其他的以此類推
*stratification 積層,這邊指冷積層
然後發芽率如下:
光照、冷積層處理18週後 → 光照、15/06ºC培養2週 → 23%
→ 光照、15/06ºC培養4週 → 87%
→ 光照、20/10ºC培養2週 → 81%
→ 光照、20/10ºC培養4週 → 95%
→ 光照、25/15ºC培養2週 → 100%
→ 光照、25/15ºC培養4週 → 100%
→ 黑暗、15/06ºC培養4週 → 0%
→ 黑暗、20/10ºC培養4週 → 0%
→ 黑暗、25/15ºC培養4週 → 0%
黑暗、冷積層處理18週後 → 光照、15/06ºC培養2週 → 0%
→ 光照、15/06ºC培養4週 → 6%
→ 光照、20/10ºC培養2週 → 1%
→ 光照、20/10ºC培養4週 → 82%
→ 光照、25/15ºC培養2週 → 72%
→ 光照、25/15ºC培養4週 → 91%
→ 黑暗、15/06ºC培養4週 → 0%
→ 黑暗、20/10ºC培養4週 → 0%
→ 黑暗、25/15ºC培養4週 → 0%
根據本文的引用文獻,冷積層的有效溫度在0~10ºC之間。如果可以在冰箱加個燈,讓種子在有光的環境下冰18週後,拿出來在15~25ºC的環境下等個4週,發芽率再差也有85%以上。不過應該沒有人家裡的冰箱還加個燈,所以,在黑暗的環境中放18週,拿出來在20~25ºC的環境下等個4週,發芽率也可以有80%以上囉!這篇只有追蹤4週的發芽狀況,說不定放久一點,發芽率就變100%了也不一定 @ˇ@"
D.anglica屬寒溫帶毛氈苔,根據記載,它和D. rotundifolia、D. intermedia 產地有所重疊,而後兩款毛也需要冷積層打破休眠。根據這篇文章,應可使用相同的方法來處理種子。另外冷藏之前先消毒,可以避免18週後打開來,發現種子竟然長毛了...。
最後感謝這篇文獻的作者們,讓我找到冰毛種子的參考溫度及時間,毛氈苔休眠的學術文獻還滿難找的啊QQ"
如果本篇文章對你有用,請幫我在下面按5個拍手吧,拍手不用錢,但是我會知道有多少人肯定我的文章,而且也能得到一點點額外收入喔~!甘溫!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