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紀錄201491日,台灣駐斐濟技術團在Sigatoka東岸LOKIA村辦理田間觀摩會情形,本場觀摩會由李技師辦理。

LOKIA_1.JPG
技術團2011-2014年計畫書內容中,農民輔導占了很大一部份,包括改良農業生產技術、引入高經濟價值作物提高收益、協助農民建立產銷班共同運銷等等…。因此一年中會辦個幾次觀摩會,展現計畫成果,也邀請其他非合作的農民前來,將技術與觀念推廣給更多人。觀摩會的地點就是農民的田,除了能讓農民比較不同栽培技術的差異之外,聽說附近的農民也會好奇地前來觀看,詢問為什麼要這樣做,以及對於收益的差異等等。這場觀摩會展示的有:簡易設施栽培、番茄立支架栽培、甜瓜隧道式栽培、作畦,並展示一些當地比較少種的蔬菜如萵苣、甜椒等等。

活動一開始果然還是致詞、禱告以及小朋友送花圈,接著介紹各項技術及成果,照片中可以看到臨時搭建的棚子四周都掛有說明海報,也附上一些摺頁給農民,開幕完畢眾人移駕田間觀看實際狀況。
LOKIA_3.JPG

LOKIA_2.JPG 

簡易設施及作畦栽培(並示範一些較少種植的蔬菜):

以竹子為支架,搭設白網防雨防日曬,選擇竹子是因為斐濟有很多免費的竹子可以砍,相較之下,當年在貝里斯的農民則利用樹幹作為支架。斐濟的葉菜類作物以甘藍、萵苣和青江菜為主,但是雨季的時候由於沒有作畦,這些菜往往會被大雨淹沒,因此農民往往僅於旱季栽培,雨季蔬果產量驟減,價格暴漲,但是種的還是沒幾個。因此技術團輔導農民作畦之外,也透過白網避免雨水傷害作物,並且減少烈日曝曬的傷害。照片中可以看到農民嘗試栽培甜椒,但是由於中午時分天氣太熱,甜椒失水看起來懨懨的,而且這幾日沒有下雨,農民又用手澆水,因此整個田地非常乾旱。為此這場觀摩會到了討論的階段,很多農民紛紛抱怨農業部當年出借的抽水機管理不當,導致他們灌溉非常不便等等,農部推廣員滿頭包…XD。簡易設施雖然減少許多材料成本,但是人力和一些無法避免的材料開支還是會影響農民的意願,斐濟的農民普遍非常保守,即使知道雨季生產的價格非常好,許多人依然抱持著觀望的態度,而且聽役男說,只要失敗一次,他們死也不會再嘗試第二次(這點和台灣好像相反,看報導似乎很多台灣人是一試再試死不退讓的…)。

LOKIA_4.JPGLOKIA_5.JPGP.S. 有沒有覺得照片中的取景超好,眾人一字排開非常清楚,沒有人用背擋住作物?這是因為有記者來採訪,要求擺好POSE,讓我有幸把握機會,拍了所有觀摩會有史以來最清楚的紀錄照片XDDDDD

甜瓜隧道式栽培:

由於已經接近採收後期,植株看起來不是很好,不過甜瓜的價格倒是非常好。由我們協助與首都超市協商的結果,目前每周都穩定供應產品,甜瓜每公斤可賣到8元(約台幣128元),而且因為才剛推廣,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不只首都超市要,連在首都傳統市場賣蔬果的台灣人也說賣得很好,東方人斐濟人都會買。隧道式栽培目的主要是防止雨水,雖然雨季氣溫高積热嚴重,但是示範農場在雨季也作過很多次,確定生長情況並未受到太多影響。其實甜瓜就算不蓋隧道,也是可以收穫,只是產量及品質會降低,事實上若不是現在供不應求,有些農民產的甜瓜實在看起來有點悲傷,害我跟超市談的時候都有點抱歉的感覺…(對方倒是不太在意,很開心地買下來了+_+|||)。LOKIA_6.JPG 

番茄立支架栽培:

以竹子和樹枝為支架(樹枝還發芽了!?),栽培大果番茄,單幹整枝。雖然比較費工,但是比起傳統斐濟人直接讓番茄倒在地上要來得好管理,而且產量高。根據我們團的專家在另一個村子示範立支架、不立支架的結果,光是使用相同的栽培距離(單行植,株距80公分),採收4次之後,立支架的產量為1656公斤、不立支架則是1264公斤,後來不立支架的番茄因為病蟲害等影響收掉之後,立支架的番茄還持續採收了一段時間,如果再將栽培距離縮短到示範農場的標準(雙行植株距60公分),單位產量還可以更高,相關數據還需要持續蒐集。當然唯一的問題就是費工,雖然大部分的農民都會出動家人或村人幫忙,不一定會需要考慮雇工費,但是比起傳統的種下去都不用管也能收穫,不是所有農民都這麼勤快的。LOKIA_7.JPGLOKIA_8.JPG

示範田的旁邊便是一整片沒有立支架的番茄,由於果實很重,所有植株都倒伏在地上,採收時要彎著腰非常辛苦,還會踩到其他植株。雨季期間容易因為病蟲害猖獗而縮短壽命,屆時雖然售價飆高(一公斤超過6元),但是栽培的人很少。參加的農民大多數都是採用這種放任的栽培方法,因此許多人站在兩塊田中間指指點點地討論。

LOKIA_11.JPGLOKIA_9.JPGLOKIA_10.JPG

相較於此,一旁同樣野放的茄子倒是還好,因為當地茄子價錢低,又耐命,反正風災少,植株不怕倒,不管理也能收上一個月,所以如果以後自己要輔導農民,大概也是會叫他們這樣種吧…

LOKIA_12.JPG

參觀完田地,回到棚架下面,大家吃起東西,進行開放討論。現場除了供應田裏面採收的水果以及甜死人的點心外,KAVA也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因為人多還分成了好幾區,一區一盆KAVA..。首先請其他有經驗的農民分享他們的感想以及現況,然後開放參加農民討論。眾人最感興趣的除了成本多少、可以賣多少錢之外,就是前面提到的農部抽水機問題,整個討論幾乎有一半的時間農民們都在K農部推廣員=▽=

LOKIA_13.JPGLOKIA_14.JPGLOKIA_15.JPG 

活動結束,走另一條路跨越Sigatoka河的淺灘,駕車返回西岸。

LOKIA_16.JPG 

這邊要說,觀摩會一天的時間,其實背後花了很多很多的努力,我光是開車到達這位農民的田就花了快一個半小時,而李技師可是要常常跑的。路況不好也就罷了,還不只這一處,每個班的農民都有十幾甚至二十幾位,然後又不只一兩個班,因此跑推廣的技師們幾乎天天要開著車上山下海,進行田間輔導以及和農民開會,非常辛苦。而成果一般來說只會化為月季報上的一行數字(例如”辦理一場觀摩會”),例行的輔導工作不會出現在報告中,作物種得好不好、賣了多少錢、農民的生活如何有了什麼變化,只有農民和技師(還有農民的鄰居XD)知道。當然這不能怪誰,畢竟每個團都遠在千里之外,也只有數字化才能掌握所有進度,幾百個計劃更不可能一一去探究詳情。也只有不甘如此的本人在下我,才會橫插一手把工作紀錄在網誌中,想說好歹讓更多人知道,在”結果”之前,關於”過程”的故事。

對了活動有上報唷!
NEWS.jpg   

謝謝收看!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斐濟 農民
    全站熱搜

    洗碗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